第205章 天子一言,日月共鉴_靖明
八一中文网 > 靖明 > 第205章 天子一言,日月共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5章 天子一言,日月共鉴

  第205章天子一言,日月共鉴

  到了养心殿,他们进入御书房时只看到皇帝已经坐好了,表情很严肃。

  杨廷和也不压抑疑问了:“臣未致仕便加三公,更赐宫中乘舆、入朝不趋,李翔之事究竟有何蹊跷?陛下何以如此处置?”

  说罢看向王琼他们:“你等为何又顺势鼓噪?”

  之前那一通坚决请辞,似乎不是因为压力太大想开溜了,而是他另有判断,觉得那样更好。

  “黄锦,闭门。闲杂人等,遣离百步之外。”

  朱厚熜这话一出口,众人不由得表情凝重起来。

  等到黄锦出去一通之后回来,朱厚熜才平静地说道:“御书房内的君臣一心,都是朕逼迫出来的,朕清楚。”

  杨廷和听得一愣,随后忍不住说道:“犬子于广东那么一闹,臣在朝野已是新党党魁;德华等人各有旧错,崔左军及九峰公皆为国戚,费子充已明陛下决意,王伯安敬服陛下学问!陛下筹算无遗,参策归心是实在的!”

  他可能觉得自己语气太强硬了,缓和了一下才纠结地说道:“臣这年余以来,着实已经殚精竭虑。以此刻情势,陛下准臣致仕,新法也不致于就此搁置。臣斗胆直言,陛下纵使有心削藩,此时也算不得难了!”

  人人都听得出来,杨廷和心里确实怨气不小。

  王琼看了看皇帝之后忽然说道:“我倒以为,杨阁老想岔了。”

  杨廷和对他也有气,闻言反问:“请教!”

  “臣斗胆剖析。”王琼先对朱厚熜行了一礼,斟酌了一下才说道,“京营初成,诚如介夫所言,有费子充居中筹谋,旧党难以翻天。便是有心削藩,以参策之一心,天下也无法大乱。”

  朱厚熜默不作声,王琼是第一个站出来接着朱厚熜的意思演下去的,朱厚熜想看看他是不是看透了。

  王琼再看了看皇帝,继续说道:“陛下与我等皆知新法尚有数法未宣之于众,纵使此刻诸法,也已大异于历朝历代。今年实践学之争议,广东动赋役之后,各路人等会有什么举动,万不能只凭着我等一心、草草练就之京营便觉足以高枕无忧。莫要忘了,卫所屯田之制可还不敢轻动!”

  杨廷和皱起了眉:之前殿上处于风口浪尖,倒是忘了天下卫所对于新法的反应。

  “陛下所言之户籍之法,为何现在不能先提?主要便是因为军户!如今新法能不能成,要义在于人、钱、权之流转。增添那么多官吏,大半是为了应对将来天下百姓不受户籍拘束、不受路引过多拘束而设。”

  王琼顿了顿之后说道:“而后钱法,库法,更是要将天下财富管得更好、更活。凡此种种,如今不敢轻易行之,何也?天下称不上高枕无忧,参策于此种闻所未闻之新法能不能成,心里也不见得深信不疑。”

  他对朱厚熜行了行礼:“臣任户部尚书多年,这两年来不知钻研了新法多少回。以臣之见,这新法若有一环施行不彻底便会前功尽弃。若要能走到那一步,那不仅仅要御书房内君臣一心,还要天下以为可者众!”

  “实践学一出,于物理学上有所建树自当登堂入室。杂家、工匠、商人实乃农人之外将来大明创富之生力军,这些人,陛下仅仅设一个万法馆可不足以彰显其应有尊荣。”

  王琼最后看向了杨廷和,冷然说道:“天下官吏至少十数倍之,又添一群国之物理干才,阁老莫非以为天下可以不流血、除掉诸多人便可让这么多人得享尊荣,一心认同新法?况且,陛下纵有心除宗室之隐患,又岂可师出无名主动而为?”

  杨廷和默不作声。

  除掉张氏兄弟的黑锅,他已经背了;陛下要解除宗室隐患,还需要用新法的名义让他继续背黑锅吗?

  王琼是点出了一个确实不容忽视的一点:军屯。

  动了士绅赋役之后,下一个会不会是军屯?那些仍旧存着扳倒新党希望的人,不从军屯这个敏感问题上挑拨才确实奇怪。

  可是,之前商议过后新法只推行现在这些,皇帝真的像王琼所剖析的一样,将来还是会对军屯下手吗?不是在军屯之外又给募兵饷银以收其心?

  “大天官所言,陛下确实作如此谋划吗?”杨廷和直白地问。

  朱厚熜点了点头:“杨阁老既领了朕之赏赐,今日是准备令卿等皆明朕心的。开国已百又五十八年,没有乾坤再造之法,新法浅尝辄止,无非续命而已。待朕百年后,恐怕就面目全非。”

  杨廷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。

  乾坤再造……至于玩那么大吗?你还真想立万世之法?

  以如今这些做法,已经堪称巨大改制了。真像王琼说的那样,缺了一环就会前功尽弃?

  “宗室、勋戚、武将、官绅。”朱厚熜平静地说道,“如今天下财富,可谓尽由百姓劳苦耕作而得,供养整个大明。从赋役入手略解其苦,治标不治本而已。朕需要的,是这四类坐享其成之人将来都能为大明创造财富。”

  “……缓缓图之,事缓则圆啊!”杨廷和苦口婆心,“如今粮饷都未齐备,大战一起,内忧外患齐至,百姓生灵涂炭。陛下为何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?”

  “没有那么险。”朱厚熜摇了摇头,“卿等可还记得此前定下的清查水利水患之三年国策?”

  他们都愣了一下,李鐩不由得开口说道:“可是诸藩赐田内……”

  杨廷和顿时问道:“诸藩赐田内怎么了?”

  朱厚熜代为回答了:“不止诸藩赐田。应该说,天下的田如今大略分成了两类:贫苦百姓的田,权贵大户的田。如今耕作,收成如何除了靠天,有多少是因为灌溉之水?天下大修水利,如今百姓田地能享受其便吗?”

  看到他们没说话了,朱厚熜很明确地说道:“截道、改渠、挖潭蓄水。便是地方自修之水利,也大多使权贵人家得其便。”

  “……这件事,与没有那么险有何关系?”杨廷和不明白。

  “得民心者得天下。”朱厚熜看着杨廷和,“杨阁老,你需勇决一些。重整天下水利,使百姓得其便,这算不得嘉靖五年前新法已推行他省吧?杨阁老既已权倾朝野,以此为名,先收诸省民心,再查办诸省阻拦之权贵,理所当然吧?”

  “……若是藩王赐田之内水利呢?”杨廷和懂了意思,百姓被鼓动才是大乱根源。如果百姓觉得新法好,那么值得忧虑的就只有卫所兵。

  朱厚熜淡定地说道:“朕知道杨阁老肩上的担子重,故而许了太庙之约,不是作假。朕不亲自为之,才是真正缓兵。若天下此时就确认了新法是朕之决意,守旧官绅、贪渎武将及藩王才会毫不犹豫合流。李翔之死,锦衣卫及内厂奏报确如朕殿上所言,这定是某些人投石问路确认情势。如今这样,杨阁老大可以重整天下水利之名查之,朕便如今日朝会一般,一一照阁老之意惩办便是。”

  杨廷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:“陛下,臣真的老了。这古往今来第一权奸之名,臣担不起。”

  “这才到哪?阁老此时威势,比史书上的权奸实在差远了,怕什么?将来功成身退,还政于朕,天下自然体谅阁老苦心,传颂阁老美名。”朱厚熜笑了起来,“此刻风急雨骤,他日艳阳高照。”

  杨廷和不说话。

  朱厚熜收起了笑容,严肃地说道:“卿等觉得朕急了,杨阁老刚才一句话却点明了关键。”

  他们齐齐看过来,朱厚熜这才说道:“朕确实可以一件一件慢慢去办,朕确实年轻,可是卿等不年轻了。三五年后,卿等老迈,新拔擢之重臣,岂有卿等声望之隆?便是其时张孚敬能参预国策,诸参策又岂能人人皆是朝堂多年砥柱?”

  时不我待,新法固然需要很多年才能起到效果,但再要等到如今这样奠基的好时机,又要多久?

  帮他推行新法的人,个个都声威卓著多好?

  十八罗汉的威力,比十八和尚强多了。

  杨廷和与王琼等人都看着他年轻的面孔,不得不承认这一点。

  在座的,包括现在不在这里的杨一清、费宏、王守仁,无一不是从正德朝开始就名震朝野的重臣。

  真出了什么事,他们门生故旧遍天下,压得住。

  再过一些年,他们老的老,死的死,退休的退休,新一批参策还有这样的威望吗?

  等他们声望日重,十多年后了。

  虽然他们觉得这样的时间跨度很正常,但皇帝显然不这么看。

  众人想起那南洋海上长城。先厉兵秣马的京营,恐怕也不是为海战准备的,那么还有北面……

  朱厚熜看着他们说道:“朕好不容易使卿等归心,不管用了什么手腕,卿等毕竟是在新法路上了。新法若成,于百姓而言是功德无量,卿等不会看不到这一点。故而朕说,没有那么险。”

  “朕虽有约束宗亲害民夺其利之意,然朕相信列祖列宗能理解朕为大明万年计之苦心。故而朕今日可以列祖列宗之名起誓。”朱厚熜凝视着杨廷和,“若卿等能助朕再造大明,他日朕必不负卿等。天子一言,日月共鉴!”

  还活蹦乱跳着的魏彬、陈金、郭勋、王琼等人都证明着朱厚熜的守信。

  现在,朱厚熜对他们给出了新的承诺,在强调了对杨廷和的太庙之约的前提下。

  杨廷和感觉自己被拿捏了。

  确实心里有了一点感动。

  他心里盘算着:杨一清在边镇约束西北边军,十五万京营已经募齐。国库支用如流水一般,但皇帝再不像他堂哥那样吝啬从内库拿钱。

  费宏那家伙,应该看得清局势。若他真的有鬼,陛下绝不吝惜彻底铲除他铅山费氏。

  镇守湖广的镇远侯、镇守两广的朱麒……

  剩余那些藩王,不像有能成事的。今年夏日,王守仁也可以再次出山了。

  至于东南那些拿百余倭寇都没办法的卫所将卒……

  他咬了咬牙:“那臣就试试做个‘权奸’吧!只是陛下,南直隶需有稳妥布置!”

  朱厚熜毫不客气地说道:“京营初成,武定侯南下守备南京。”

  杨廷和张了张嘴:怎么看上去又被我逼走一个对皇帝忠心的勋臣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81cnw.com。八一中文网手机版:https://m.81cn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